预约就诊热线:0313-8040120
  • 河北省文明单位
  •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 无假日医院
  • 无障碍

图片新闻

来源:张家口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时间:2016-12-14 11:41:51

邸飞: 一年的等待 满满的情怀

原定的采访时间是14点半,但过了半个多小时,仍不见邸飞的身影。
打听才得知,13点,一位12岁的邢台女孩因脑干肿瘤阻碍脑脊液循环,需手术紧急解除积水以减轻症状。邸飞急着进手术室,来不及通知更改采访时间。
15点15分,手术室的门开了:“我是邸飞,实在不好意思,病人情况紧急,刚下手术台……”


▲ 北京天坛医院挂职我院副院长兼脑科中心主任邸飞教授为患者诊疗
圆了一年前未圆的梦

   “女孩的肿瘤位于后脑部脑干,颅高压症状已经很明显,越快治疗效果会越好,但如果去北京就医,光排队就至少需要三个月……”身体虽然坐定,但邸飞的思绪仍停留在刚刚的手术上。他说,女孩的家人打听到北京天坛医院与市第一医院合作建立了脑科中心,便从邢台赶到张家口,经过两天时间的诊断和检查,顺利进行了手术。
    “让患者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钱看好病,这正是建立脑科中心的意义所在!”邸飞说,虽然他来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工作仅仅一个多月,但已接诊了十几位这样的外地患者,最远的来自海南。
    今年42岁的邸飞已经从医20年,他说,自己特别理解这些远道而来求医的患者。因为在北京天坛医院,他几乎每天都会见到各类外地病人“艰辛”求医的场景。
拄着拐杖贴在墙角的老奶奶、母亲怀中嘤嘤啼哭的孩童、抱膝蜷缩坐在地上的妇女……挤在手术室外、病房门前、走廊之间,吵嚷声混着哭闹声———为的,只是让专家看上一眼……
    他想用自己的努力,改善这种状况!
    因此,一年前,当北京天坛医院将与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合作建立脑科中心的消息传开后,邸飞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他甚至开始谋划:如何筹建脑科中心?怎样将那里变成疏解北京就医拥堵难题的“阵地”?
    由于种种原因,他未能如愿,医院另两位同事成为了 “幸运儿”———看着他们登车远去的背影,那颗梦的种子,在邸飞的心中默默埋下……

一个人恨不得变成几个用

▲ 北京天坛医院挂职我院副院长兼脑科中心主任邸飞教授为患者查体

    一年后,当“圆梦”的机会到来时,邸飞却犹豫了。
    他最放心不下的,是自己70岁的父亲,老人因脑梗卧床多年,需要人照料,如今情绪又不稳定。在北京,他还可以时常去探望,一旦去了张家口,陪伴父亲就成了奢望。
    “爸,我过段时间要去张家口工作,那边成立了脑科中心需要我,可能就不能时常过来看您了……”
    “去吧……安心……工作……我……挺好……”病中的父亲,吐字都很吃力,仍不忘宽慰儿子。
    带着对父亲的挂念,邸飞踏上了西行的列车。接替他的同事担任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主任。
    为了这一行,他早做足了功课:当地的风土人情、脑科中心的基本状况,医院概况、医护配备、软硬件设施的安排……他心里清楚,他要到他新的“战场”发挥他的技术优势,帮助当地患者摆脱疾病,帮助当地医院提升水平。
    即使是在人才济济的北京天坛医院, 邸飞也是个业务骨干。他在神经外科工作多年,主攻颅脑肿瘤及脑血管病的治疗, 这个领域对于手术的精准度要求更高,接触的病种更加全面,不论是肿瘤、血管病、外伤还是脊髓相关疾病都会有所涉及, 这在分科较细的天坛医院是极为难得的。
虽然在心中做过千百次设想,但真正到了张家口后还是有些措手不及。邸飞说,上任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就做了三十多台手术,几乎每天一台。这样的工作强度,甚至比在天坛医院还要高!
    手术只是一部分。每天还要出诊、查房、带教,更有脑科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从一上班,他就像陀螺一般地转,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儿,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也没有,一个人恨不得变成几个用。

一来就做了个“首例”
   刚来没几天,邸飞就做了一台“特殊”的手术。
    某女,30多岁,张家口本地人,因颅咽管瘤手术导致脑积水,常规手术难度不大,但由于其身体状况特殊———双侧脑室的室间孔并不互通,为手术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按照常规,一般可采取两种手术方法:直接从双侧脑室各引出一根分流管分别通到腹腔内,这样花费较高,也会增加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保守的方式可以只引一根管到腹腔,但术后效果难以保证……
    对邸飞而言,此时他考虑最多的,是怎样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怎样让他们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于是他决定通过引入“Y形管”的方式,将双侧脑室的分流管连为一根再与腹腔连通,一次性解决患者困扰,可此前张家口地区没有过类似先例,市里没有手术所需的“Y形管”。
    怎么办?邸飞拿起手机,拨通了北京天坛医院的电话……
    因为脑科中心的成立,一条跨越200公里的就医“绿色通道”再次开启———载着“Y形管”的救护车从北京天坛医院出发,一路飞驰,终于于当晚七点顺利到达市第一医院。
    术前准备全部就绪,手术室门前的红灯亮了起来。
    临近午夜12点,好消息传来———张家口地区甚至河北省范围内首例双脑室端单腹腔端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宣告成功!
    这或许不是脑科中心所产生的第一个 “首例”,但对于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而言,意义重大。
    用邸飞的话说:“脑科中心的建设,不应注重只是单单就诊人数 ‘量’上的提升,更应当重视‘质’的建设,让更多这样的‘第一例’出现在张家口,出现在脑科中心,才能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质量是基础,只有底盘稳了,大楼才会盖得更加牢固。”

个人再强强不过团队
    邸飞是个开朗的人,随和又善于沟通,因此很快完成了从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到医院副院长、脑科中心主任的角色转变,也很快与脑科中心的同事打成了一片。
他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知道,作为北京天坛医院的医生,他不可能永远待在脑科中心,因此他希望能在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专家队伍”。
    上任后,邸飞便开始着手推进脑科中心的品牌建设工作,试图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学术氛围的营造等形式,树立脑科中心医护人员参与临床医学研究的良好风气,更好地服务患者,从目前来看,效果不错。下一步,他计划在9月底开展“提高医疗质量,迎接等级评审”活动,从病历书写、院感防控等细节做起,逐步规范医护人员在合理用药、神经内外科护理协作、病房管理等方面的行为。
    “来到这里,是我一年前就有的愿望。”邸飞说,对于未来,他满怀憧憬,今后的一年,他希望用自己的方式,为推进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出一份力,让张家口及周边地区患者享受到与北京一样的医疗服务,进一步疏解首都的非核心功能,让老百姓看病不那么难、不那么贵。

                                                                             (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