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张家口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张家口市第一医院) 时间:2016-12-12 11:29:17
打造高端诊疗基地 引领医学科技前沿
张家口市甲状腺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我院揭牌
随着人们生活饮食结构以及环境的变化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甲状腺疾病的患病人数日益增多,特别是我市曾经因低碘而成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高发地区。
为了使我市及周边地区居民增强对甲状腺疾病预防、治疗的认识,提高我市对甲状腺疾病以及疾病前期的预防诊疗水平,我院以医院相关优势医疗科室为依托,借助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医院的专项合作,成立张家口市甲状腺疾病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心的成立将全面提高医院的诊疗、科研和教学水平,为我市及周边地区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新闻现场】
8月20日上午,张家口市甲状腺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我院揭牌。市政府副市长李宏、市政府副秘书长张治学、市科学技术和地震局副局长王玉龙、市卫计委副主任秦占勇及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我市及周边地区医疗机构从事甲状腺研究与治疗的医务工作者近500人参加了揭牌仪式及学术活动。
揭牌仪式由我院副院长董陆玲主持,在揭牌仪式上,市科学技术和地震局副局长王玉龙宣读中心成立批示文件,我院党委书记、院长乔春友介绍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建情况,市卫计委副主任秦占勇致辞。李宏副市长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正江教授、殷玉林教授、刘杰教授,中日友好医院邢小燕教授,北京同仁医院王雪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李玉坤教授颁发了聘书。邢小燕、李玉坤代表中心专家发言。李宏副市长、王玉龙副局长、秦占勇副主任为中心揭牌。
揭牌仪式结束后,进行了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2016年会、张家口骨质疏松和内分泌诊疗进展学术会两场学术活动。学术活动中,北京同仁医院王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正江、北京协和医院张波、北京东直门医院王世东等8位专家分别以“甲状腺疾病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超声检查”、“血糖信息化管理”等为主题作了专题讲座。
树立专业典范 引领权威诊疗
▲我院副院长董陆玲主持大会
宣读中心成立批示文件
▲我院党委书记、院长乔春友介绍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建情况
▲市卫计委副主任秦占勇致辞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疾病的腺体之一。近年来,甲状腺疾病在我市及周边地区的患病率不仅增长明显而且呈多元化趋势。然而,由于整体诊疗水平难以应对疾病高发的状况,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医院的临床诊疗中,甲状腺疾病还常常涉及多个学科而产生就诊难、分诊难的问题。为有效地帮助居民抵御和控制影响甲状腺健康的各种危险因素,减少甲状腺疾病以及相关并发症带来的危害和经济压力,2015年初,我院开始规划甲状腺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
团队人才高精 综合实力雄厚
早在2011年,以我院诊疗单位为基础的“张家口市糖尿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张家口市心血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三个部门的共同认证,并能以良好的态势持续发展,我院在成立中心和中心运行所需的理念、管理经验、人才梯队建设以及资金的运作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甲状腺诊疗中心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5年,我院借势“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部署,探索性地建立了“北京天坛医院(张家口)脑科中心”,不仅充分发挥了京津冀一体化的医疗优势,更为中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自中心筹建项目启动以来,我院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联合打造了“甲状腺综合诊疗门诊”,将内分泌科、头颈外科、普外科以及医学影像科很好的整合在了一起。截至八月底,共预约诊疗甲状腺疾病患者600余例,早期发现并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患者100余例。同时,与相关科室共同举办专题研讨会、学习班以及采用病例讨论的学术交流10余次,很好利用了京津冀各地医疗优势,提升了我市及周边地区的甲状腺疾病诊疗水平。
▲副市长李宏为专家颁发聘书
▲ 副市长李宏、市科学技术和地震局副局长王玉龙、
市卫计委副主任秦占勇为中心揭牌
张家口市甲状腺疾病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我院内分泌科、头颈外科、影像医学科、普通外科以及检验科、核医学科为基础,旨在提高我市甲状腺疾病临床诊治、研究水平,是一家集临床诊治、医疗教育、科研发展为一体的非营利性医疗研究中心。
中心拥有住院病区四个(内分泌科、头颈外科、普外一科、普外二科),额定床位160余张,门诊病区四个(内分泌科、头颈外科、普外科及甲状腺疾病教育门诊),每年可诊治甲状腺疾病患者2000例以上。中心坚持以诊疗门诊和教育门诊相结合的特色门诊,不但提供科学、准确的诊治方案,同时可以进行较为全面的甲状腺疾病教育和围产期甲状腺疾病咨询。
中心实验室设在我院检验中心和核医学科,配有先进的检验和诊疗设备,能够满足甲状腺功能检查、抗体检测以及核素扫描等临床需要。目前中心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常设科研、临床工作人员38人,具有彩超检查室10间,专职检诊人员29名,配备Philips Vivid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7台,能够极大满足门诊和临床需求。中心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多家医院进行了专项合作,合作医院的头颈外科、内分泌科以及医学影像科等7名专家被聘为中心“名誉主任”,参与中心日常运行的管理、诊疗、科研以及教学工作,极大地保证了中心运行的指向性和先进性。中心人员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到31.6%,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占75%以上,可承担大量的诊疗和科研任务,将为我市甲状腺疾病诊治及宣教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科研临床接轨 立足服务基层
▲ 在学术会上聘任专家现场作专题讲座
甲状腺疾病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学科联合诊疗,打造了集内分泌科、头颈外科、普外科、医学影像科以及检验科等多个学科跨专业整合医疗的一个亮点,极大解决了当地患者对甲状腺疾病就医问题,同时以中心技术提升为基点的宣教和科普内容,也将增加我市及周边人群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从而提升防治水平。同时,还延伸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提供了可为借鉴的新的合作和发展模式,为今后我市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积累了经验、储备了人才、树立了样板。
中心成立之后,将以临床诊疗工作为主体,在此基础上,实现科研与临床接轨,力求实现“科研带动临床、临床促进科研”的宗旨,立足基层,切实为提高我市人民健康水平服务,并以此为中心,发挥其辐射和组织作用,从而带动全市甲状腺疾病科研和诊疗的发展。
我院党委书记、院长乔春友亲任中心主任保证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力度和效率,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下,甲状腺诊疗中心在专家们的支持和帮扶下,在各兄弟单位、科室的共同努力下,甲状腺诊疗中心必将会成为以临床促科研,以科研带动临床,发挥医疗资源整合优势,促进协同项目开展,增加基层卫生数据来源,从而服务山城,造福百姓的一个平台。
(宣传处)
【外聘专家简介】
邢小燕 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分会常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内分泌分会副会长、卫生部《医学参考报》副主编。发表论著、述评、综述100余篇。担任《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心血管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多个核心杂志和报刊的编委和审稿人。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骨代谢学组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骨质疏松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理事、河北省急救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参与或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王 雪 教授 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从事内分泌工作32年,主治甲状腺相关眼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甲状旁腺疾病、 垂体及肾上腺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工作,参与北京市卫生局内分泌教学大纲评审及试题工作。参与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多选试题》一书内分泌内容的编写及《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指南》一书的内分泌编写。发表论文20余篇。
牛丽娟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
1989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熟练掌握常规X线、CT、MRI及超声等影像诊断技术,积累了丰富的影像诊断经验。日常主要从事超声诊断、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及超声介入治疗,擅长对头颈肿瘤的超声诊断和介入治疗。已发表论文数篇,并多次参与论著的编写工作。
李正江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1988年8月至今,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工作;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年,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普尔医院学习。
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科研课题4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3篇。担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和《中国医药科学杂志》编委及《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
1986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头颈肿瘤外科工作。对头颈部肿瘤如口咽、喉咽及涎腺、付鼻窦肿瘤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重点从事甲状腺肿瘤及颈部转移癌、特别是颈部原发不明转移癌的研究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刘 杰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2010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学博士学位;2011年,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访问学习,专业范围为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外科治疗与修复,擅长甲状腺、口腔、咽喉等部位肿瘤的功能保留性手术和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头颈部缺损的修复重建。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多篇。